电话咨询

PHONE CONSULTING

18888369900

售前服务

ONLINE CONSULTING
QQ客服 QQ客服

售后服务

ONLINE CONSULTING
在线客服
首页 > 公司动态 > 北京无线电测向运动六十年代的回忆

北京无线电测向运动六十年代的回忆

时间:2023/7/19 13:57:26 浏览次数:1063



北京市业余无线电运动简史(测向运动部分)

                                                      

                                                                                                 刘秉中 教练编写




无线电测向运动(1961-1966)
1:五十年代,我国的业余无线电运动(亦称活动),在“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领导下,通过中央和地方的“无线电俱乐部”开展了“无线电工程”制作和“无线电报务”两个项目。
     六十年代初,除了有限制的开展“业余电台短波通讯”,又引进了当时国际流行的“通讯多项”和新兴的极具吸引力的“无线电测向”(国外亦称猎狐)项目。当时的“中央无线电运动俱乐部”,为了推广“无线电测向”运动及准备可能参加的国际比赛,从部分省市无线电俱乐部抽调了一些搞无线电工程或其他项目的人员组成了“无线电测向国家队”。解放军的八一无线电运动队也在原有“快速收发报”项目基础上增设了“无线电测向”和“无线电通讯多项”两个项目的专业运动队。
     为了推进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开展,中央无线电运动俱乐部编印了“无线电测向运动”教材,还散发了一个介绍国外无线电测向活动的手抄本。(我在宣武区少年之家看到过)这个小册子介绍了苏联当年的业余无线电运动,特别是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兴旺景象,以及这项运动在欧美广受欢迎。
     为了准备参加国家体委定于1962年进行的“全国无线电测向邀请赛”(1962年在北京香山),北京市体委责成北京市无线电运动俱乐部于1961年开始组建了“北京市无线电测向专业运动队”。队员先后有:张金钟(原无线电俱乐部教练员,通信兵复转军人),刘秉中(北京63中学生),崔印玺(北京27中学生),许淑琴(原无线电俱乐部报务教练员,后回原岗位),周晓蔚(宣武区少年之家选送,短时间后退出)。由于北京市无线电运动俱乐部缺乏训练条件:缺少人员,没有车辆,缺少器材,所以“测向队”(3人)及“通讯多项队”(3人)即委托解放军“八一无线电运动队”代训。(在阳坊,7658部队)当时处于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这一届北京市无线电测向专业队在邀请赛后就撤销了。张金钟调国家队。刘秉中留在无线电俱乐部,负责我市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教学训练,组训市业余代表队;进一步开展竞赛组织工作。崔印玺调“综合俱乐部”(伞塔,射击,航模,摩托,)改学装甲了。


2:自1962年到1966年文革前,随着国家各方面形势的好转,我市的无线电测向运动得到良好的开展。首先,参加活动的单位逐年增加:东城区体委和少年之家两个队;朝阳区少年之家,宣武区少年之家,门头沟少年之家,各一个队;718厂体协一个队;清华大学,铁道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学校,北京29中学,各一个队。这里包括了体委,少年之家,工厂,大学,中专,中学等各个方面。由于这些单位特别是具体同志的支持和不辭辛劳的付出努力,使得无线电测向运动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发展。他们中有:朝阳少年之家徐荣珍老师,宣武少年之家黄懋广老师,东城少年之家董春生老师,西城少年之家年富荣老师,门头沟少年之家门宏老师,北京29中祝希忠老师。
在这期间,由于受到使用电台安全的限制,俱乐部制定了训练计划,几乎每周日搞一次训练,把时间地点发给各队,事先油印好地图到时发给队员。市郊区的各个区域如:天坛,地坛,龙潭湖,北海,香山,清华大学校园,都留下我们测向队员的足迹。


3:1963年,1964年,1965年,我们举办了北京市第一,第二,第三届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竞赛分青,少年,男,女共四个组个人赛,及团体赛。每届比赛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这三届比赛中,参赛的队员有:东城体委队的张伟龙,李志伟,唐志坚,王金珠,王文斌,王路露,李桂芝;东城少年之家队有:郭维杰,沈大山,袁国立,刘霁云,金松铃;西城少年之家队的任庆生,宣武少年之家队的田文生,29中的王灵芝,王敏治,朝阳少年之家的潘国明,胡文蔚,张明,范存柱,任小生;黄秀卿,清华大学队的陈平,徐学媛,孙毓星,王光宇,沈忠如;铁道学院的宋梦崎,科技学校的柳常春;718厂的赵家栋,……(凭个人记忆,肯定不完全)


4: 1964年8月,国家体委举办全国无线电测向分区赛,北京队被分在西安赛区。参赛的其他各队都是专业队,只有我们北京队,4名队员有3名业余运动员:领队是俱乐部副主任朱念魁;教练员是刘秉中(我);四名队员中,只有1962年调入国家队的张金钟是专业队员,另三名都是业余队员都是在校学生。(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生陈平和徐学媛;北京女12中学生王路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和众多专业队员的角逐中,陈平和徐学媛分别入围取得男女第八名的好成绩!再值得一提的是陈平同志于清华大学毕业辗转在石油行业多年后,于九十年代初调到国家体委曾任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和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三区测向委员会首任主席。他还曾多次领队到黄岩岛进行业余无线电远征通联,促进了国际上对我国这一领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5:六十年代北京市的无线电测向运动,是学习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做法,做为一项集军事,科技,体育竞赛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来开展的。我们要求队员学习无线电工程技术理论,自己制做调试测向机;学习看地图,分析地形地物选择道路;增强体质适应越野奔跑;所以这项运动深受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积极参与。
当时的无线电理论课,依学员的知识水平而掌握深度,基本涵盖了无线电接收机的各个环节,天线,超外差式接收电路,高中频放大,谐振电路,调幅等幅方式,检波,低放,电子管,无线电元件,虽然深度有限,但概念要清楚正确。从制做机壳,安装焊接,通电试机,高中频调试,都有教练员辅导队员个人完成。当年也出现了较为出众的学员,如1965年青年组冠军张明同学,在1966年初就在教练员协助下,手工绘制电路板,制成了我队第一台晶体管(分立元件)测向机。但此后开始文革,没有得到应用。
   当年国内各专业队的测向机水平参差不齐。因为不少运动员是从田径等体育项目改行安置过来的,另有人给做测向机。(这当然不符合这项运动的基本要求,是为了夺锦标)中央无线电俱乐部有工程科协助“国家队”研制测向机,当然,国家测向队也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教学,自行制做并改进测向机的性能。解放军八一测向队更是有军内的有利条件,测向机基本借鉴71电台收信部分的技术。
我们北京各业余测向队在测向机性能改进上也都下了很大精力。从电路方案,元件选择,调试手段,甚至加工工艺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东城区少年之家董春生教练采用氧化铝钝化铝机壳,有效地防止生锈并增加美观。我们各队大都要求队员:学习电路原理,严格焊接安装工艺,在教练指导下调试,大都能默画整机电路图。
总之,无线电测向运动是集军事,科技,体育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不是单纯“跑”测向,夺锦标而已。
 
 说明:1.文中提及俱乐部,是指无线电运动俱乐部。
      2.文革前,国家体委大门挂两个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      实际是一个部委,国防体育只是设几个司。省市体委也是一样。北京市体委只设一个国防体育科。

1964年,北京市第二届无线电测向竞赛中参赛的东城区少年之家两名女队员刘霁云和金松龄。照片用于无线电杂誌的封面。


西城区少年之家测向队荣获少年组冠军

这是竞赛后在“北京市无线电运动俱乐部”合影(和平里中街29号)

高个子男孩是师大二附中任庆生,旁边是41中江英杰。女孩子有一个可能是李南央。


1961年,北京市首次建立无线电测向专业队。1962年即撤销。

三名队员:

刘秉中(调自63中高中)    (后留俱乐部负责测向训练)

崔印玺(调自27中高中)  ( 后调摩托俱乐部)
张金钟(原俱乐部教练员)(后调国家体委任职)



清华大学测向队陈平同学毕业后展转石化行业,又于九十年代初调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从事包括测向在内的业余无线电组织管理工作。实至名归。


1961年,六年级的李志伟在听运动员讲解如何使用测向机。1963年,五中的李志伟就参加了东体测向队。并获得1965年北京市竞赛少年冠军。


张明,北 京八十中学生,朝阳少年之家推送北京业余测向队的优秀学员。1964年考核通过二级运动员。

1965年获北京市测向竞赛男子青年组冠军。国庆节在展示测向运动的体育大军彩车上接受全国人民检阅。


王灵芝,北京29中测向队队员。1965年北京市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女子少年冠军。选入北京市无线电测向业余代表队。

   1965年国庆节和张明同学在体育大军测向运动彩车上接受天安门检阅。


唐志坚,是李志伟的小伙伴,五中的同学。在1964年北京市第二届无线电测向竞赛中荣获少年组冠军获等级运动员称号。


这是1961年,中央无线电俱乐部测向运动员在北海给少先队员讲解测向机使用方法。


当年测向训练竞赛使用的71型电台。
分71型,71A型,71B型。

教练员刘秉中正在指导学生调试测向机。
男队员:
北京五中   张伟龙
女队员:
女12中   金鹍




使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电子管电压表调试中频放大电路。

东体测向队 55中王金珠


荣获少年组冠军的东少测向队(前右1  教练董春升)


无线电杂志的封里,报道了1964年8月15,16日北京市第二届无线电测向竞赛的消息。刊登了东城少年之家女队员的照片。


1963年8月,北京市首届无线电测向竞赛。
这是104号运动员在出发。

1965年测向竞赛的出发场地设在位于什刹海后海的北京市业余航海学校这是女子少年冠军王灵芝在起点测向。


1965年北京市无线电测向竞赛
女子少年组冠军王灵芝(左)
女子青年组冠军王仲杰(右)


北京市第三届无线电测向竞赛发奖大会
朱念魁副主任讲话
(1965年)

1964年5月7日北京日报对无线电测向考核赛的报道


1964年,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第二届无线电测向竞赛”
右图:张明     范存柱       任晓生   (朝阳少年之家测向队)

左图:东体测向队女12中汪鸿瑞


裁判员的签字



七十六岁的郭维杰






学校展出当年沈大山的二级运动员证书


清华大学陈平同学,六十年前就在北京无线电测向运动初期初露锋芒。本世纪初又在我国业余无线电运动组织管理岗位“告老还乡”



东体测向队,24中学生,文革中在使用测向机。


文革中:
学习毛主席著作

五十年代的教练和六十年代的测向队员



近八十岁的刘教练健康豁达快乐人生


七十五岁的张明,笑逐颜开。


上世纪八十年代,测向运动列为全运会项目后,很快拓展市场(升学能加分)。
照片上是积极推动测向活动的关振元老师。他文革前在41中读高中时就参加过西城少年之家的无线电测向活动。老兵新传了!



六十年代无线电杂志上的宣传照片


八十六岁的张临春教练



八十五岁的康保正教练



为刘教练祝寿  献上笔墨丹青


每次训练都有手绘油印的区域地图
(东体测向队唐志坚保存至今)



1965年北京市测向竞赛的区域地图



1964年,发给唐志坚家长的集训通知书
铁道学院提供食宿条件
准备4月份的考核比赛



备战第三届北京市无线电测向锦标赛(1965年)发给市业余测向队员的集训通知书





相聚在四十年后

六十年代我市首批业余测向运动员和教练员,前右一李桂芝(65年竞赛女子第三名)和左一韩崇光是组织聚会的“秘书长”


几十年后东少测向队又欢聚一堂


文革前北京市各测向运动队概况


东城区体委(国防体育俱乐部)测向队

    简称东体队。地点在米市大街原基督教青年会二楼。东城体委的“体校”和“国防体育俱乐部”所在地。几间无线电教室由“北京市无线电运动俱乐部”使用,以东城区的名义开展活动。参加测向活动的主要是东城区的一些好学校如五中,二十四中,女十二中,女二中的学生。

五中的有:张伟龙,李志伟,唐志坚,冯交路;


女十二中有:王文斌(后考入清华大学加入清华测向队),王路露,金鹍,孙莉莉,师学英,刘参军,李亚兰,汪鸿瑞,王小陆;


女二中有李桂芝,高素琴,万燕;二十四中有:王玉途,方寅章,孙援朝。


东城区少年之家测向队

   简称东少队。地点在东城区车辇店胡同。教练员(少年之家称辅导员)董春生老师。主要队员:郭维杰,沈大山,刘捷,郭裕如,袁国立,金松淩,王仲杰,刘霁云,杨天凤,陈礼;

朝阳区少年之家测向队
   简称朝少队。地点在朝阳门外。教练员(辅导员)徐荣珍老师。(徐老师在八十年代中,调到市体委所属的无线电协会任职)主要队员:张明,范存柱,潘国明,胡文蔚,任小生,黄秀卿;

宣武区少年之家测向队
   简称宣少队。地点在宣武区陶然亭北门对面。教练员(辅导员)黄懋广老师。(已故  老志愿军,全国劳模,)
主要队员:田文生(已故),金维克,姜家麟;

西城区少年之家测向队
   简称西少队。位于西城区前公用库胡同。教练员(辅导员)年富荣老师(已故)。(原中央俱乐部测向队员)
主要队员:韩崇光,冀燕平,任庆生,姜英杰,


清华大学测向队
     清华大学历来有重视课外活动(含文体等各项活动)的优良传统。测向队由清华大学武装部领导,体现了国防体育的性质。主要运动员:陈平,徐学媛,孙毓星;特别是 陈平和徐学媛同学,1964年8月曾代表北京市代表队参加了全国无线电测向分区赛西安赛区的比赛。在和其他各队专业运动员的角逐中,分别获得男女第八名的好成绩。(成绩达到国家体委内部草拟的运动健将水平)

718厂体协测向队
    北京各大工矿企业都有自己的“体协”,酒仙桥的“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即718厂体协,成立了自己的测向队。这是北京市唯一的企业自办的测向队。(可能是空前绝后)主要队员:赵家栋


北京29中测向队
       北京29中学有我市中学唯一的一支测向队。教练员祝希忠老师是一位热心的老无线电爱好者。特别是他们的两个初中学生运动员王敏治和王灵芝都获得过北京市测向锦标赛的女子少年组的冠军,成为测向运动的佼佼者。

测向队汇总
(1)东城体委测向队      (2)东城少年之家测向队      (3)朝阳少年之家测向队                     (4)宣武少年之家测向队  (5)西城少年之家测向队      (6)清华大学测向队                 

(7)718厂体协测向队    (8)铁道学院测向队              (9)科技学校测向队         (10)北京大学测向队   (11)北京工业学院测向队    (12)门头沟少年之家测向队
(13)北京29中测向队


                                     1963年北京市无线电测向竞赛成绩(根据媒体报导及个人提供整理)


                                                   1964年北京市无线电测向竞赛成绩(根据媒体报导及个人提供整理)



                                                     1965年北京市无线电测向竞赛成绩(根据媒体报导及个人提供整理)


北京市无线电测向等级运动员名单(根据媒体报导及个人提供整理可能不完全)

二级运动员:张 明(朝阳)  张伟龙(东体)  陈 平(清华)  徐学媛(清华)田文生(宣少)  胡文蔚(朝阳)  柳长春(科校)

三级运动员:范存柱(朝阳)  郭维杰(东少)  孙毓星(清华)   王光宇(清华)沈忠如(清华)  宋梦岐(铁道)

少年级运动员:  唐志坚(东体)   李志伟(东体)   王敏治(29中)   王灵芝(29中)



                                                                         后记

♦业余无线电领域内容广泛,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都有无线电爱好者在享受参与的乐趣。这是一项涉及科技,通信,技能,军事,又有一定体育竞争特质的极具吸引力的领域。电台通联,无线电制作,快速收发报,通讯多项,无线电测向竞赛,都有各个群体和内涵。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这个领域的管理也不尽相同。我国在文革前基本学习借鉴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模式,比较注重“国防”和“体育”两个侧面。而有众多国家参与的“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只是进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管理,也搞一些交流和竞赛。但不是奥林匹克体育的性质。

♦国际上“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组织“业余无线电测向世界锦标赛”是与体育无关的“锦标赛”。而我国,历史上已形成“业余无线电”归属“体育”口多年了。虽然和地球村的大多数不一样,但也就这么惯性的继续下去了。所以,当前我国的“无线电测向运动”仍然突出“体育锦标赛”的特色了。

但不管怎样,这项活动具备的科技,军事,体育几方面的特质对参加者的兴趣吸引力是客观正面的。

♦人类社会除了维系生存的生产活动之外所有的文化,艺术,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当然包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领域,包含无线电测向,这都是人类文明生活的结晶,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至于各个国家如何管理和开展活动,就依各自的国情和特色顺其自然了。
♦本文是文革前“北京市无线电测向运动”参与者(組织管理教学训练的教练员及广大爱好者队员)的热情回忆。彰显了对当年“无线电测向”的热情怀念。也热切期望今后能更好开展,以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注:本文系民间个人整理留存。转载出版需洽商联系。









】 【顶部】 【返回
售前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我们关闭

中国无线电测向网

电 话:13501350949

手 机:13701202500

邮 箱:cardf@126.com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邮编:10006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